熱門關鍵詞: 海島海水淡化設備
海水淡化什么時候可以實現(xiàn)供應日常用水?要想讓海水淡化水真正地走進千家萬戶,存在成見和成本兩大“瓶頸”。因為人們往往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,認為海水是不能飲用的。這種成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水淡化水的市場份額。
為了獲得市民對海水淡化飲品的信任,海得潤滋從今年4月起在市民中開展試飲活動,對于該產品的回頭率達到了70%,這足以證明,淡化水的水質是有保證的。事實上一些中東國家早就已經實現(xiàn)了“飲用海水”,比如科威特就有90%以上的淡水是通過海水淡化而來的。
其實,成本也并不成問題。如果一個海水淡化項目能夠利用電廠或化工廠的廢熱的話,成本會很低,將大大低于自來水。目前電廠的制水成本約為每噸5.0-5.5元,而隨著設備容量的加大和設備使用壽命的延長,其制水成本可控制在4.0-4.5元左右。但現(xiàn)在海水淡化完全是市場行為,而自來水因為屬于公用事業(yè),政府有財政補貼,所以價格相對低廉,淡化水自然就沒有競爭力。
解決缺水的問題,無非就是調水和海水淡化。據(jù)析,發(fā)展海水淡化項目與“南水北調”工程的成本差不多,但是,海水淡化水質要好得多。如果政府能夠將海水淡化進行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利用價格杠桿來推動海水淡化的發(fā)展,或許沿海缺水城市的用水問題都將得到有效解決。
咨詢電話
微信掃一掃